Wednesday, January 3, 2018

星光閃耀,照亮萬民

主顯節





巴勒斯坦,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連接歐洲、中東和北非的要道。不同的民族、文化、語言相遇交匯,埃及的法老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君王相繼佔領及搶奪它。

以色列人民長久醞釀的夢想就是把自己的國家從這些列強的控制中解放出來(詠137:8-9)。但是鬥爭、復仇、報復,這些都不是天主的計劃。公元前三世紀的一位匿名先知告訴我們什麼是天主的計劃:「到那天,將有一條大路,由埃及通至亞述:亞述人要到埃及去,埃及人要到亞述來;埃及和亞述將共同敬拜上主。到那天,以色列將列屬第三,聯同埃及和亞述成為大地上受祝福的,因為萬軍的上主曾這樣降福說:『我的百姓埃及,我雙手的工程亞述,我的嗣業以色列,是應受降福的!』」(依19:23-25)。

這是一個讓人驚奇的預言,聞所未聞,難以置信:以色列將成為自己歷史上兩個敵人埃及和亞述獲得救恩的中間人。
有一位先知已預言了一個世紀:「天主上主將引導所有的異民來到祂的聖山,在自己的家裡讓他們充滿喜樂」(依56:6-7)。

當一顆星在以色列出現,天主的夢想實現了,這就是主基督照主所應許的出現。(戶24:17)。天主的光明消散世世代代的仇恨所形成的黑暗,召集所有的人群加入同一個家庭。這就是主顯節的信息,光明之節日。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樣的訊息,現在讓我們重複以下的話:
「你的光芒將會使正義繁花盛開,使和平豐沛如海。」

讀經一 (依60:1-6

「耶路撒冷啊!起來炫耀罷!因為你的光明已經來到,上主的榮耀已經照耀在你身上。看啊!黑暗籠罩著大地,陰雲遮蔽著萬民;但上主卻照耀著你,他的榮耀要彰顯在你的身上。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眾王要投奔你升起的光輝。舉起你的眼向四方觀望罷!他們都聚集來到你這裡:你的眾子要從遠方而來,你的女兒要被抱回來。那時,你見到這情形,必要喜形於色,你的心靈必要激動而舒暢,因為海洋的珍寶都要歸於你,萬民的財富都要歸你所有。成群結隊的駱駝,以及米德楊和厄法的獨峰駝要遮蔽你,它們都是由舍巴滿載黃金和乳香而來,宣揚上主的榮耀。」

今天的讀經是聖經中最具有詩意的一篇章節,為了更好的理解其內容,我們需要做兩個準備,一是從歷史、一是從地理。我們先從歷史開始。
在分析聖誕節日間彌撒的讀經一中,我們強調公元前587年的戲劇性事件,導致耶路撒冷被毀滅。
城市慘遭蹂躪,剩下一堆瓦礫,先知比喻說好像一個寡婦,孤單哀傷,垂頭喪氣,失望沮喪,失去了丈夫,也沒有兒女,他們都被流放到遙遠的異鄉。
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從流放之地巴比倫回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萬民的主母,諸君的王后」(哀1:1),「普世的自豪」(依62:7),在她輝煌的時候曾經被比喻為迷人的少女,被所有的男子追求;而現在成了奴隸,蒼老而沒有安慰。
,現在我們再看地理背景:耶路撒冷座落在山上,被希農和克德龍兩條河谷環繞,福音書中也有提到。黎明,太陽初升的時候,整個城市包容在明亮燦爛的光線中,而圍繞她的谷地仍然充滿黑暗。在希伯來文中,「克德龍」就是朦朧的意思。
在這個歷史和地理環境中,先知看到了什麼呢?
是黎明時份,第一道光線從橄欖山照亮聖城。像做夢一樣,突然之間,耶路撒冷,蒼老的寡婦,變成了光輝燦爛,優雅迷人,像過去那美好年代的少女;光芒像大氅一樣圍繞著她,千萬種色彩簇擁著她。先知靠近聖城,邀請她脫下喪服,站起來,擦乾眼淚,曾經因為她的不忠而拋棄了她的丈夫,今天回來了,要重新把她接回家。(1,4)
返回的不只是丈夫,還有流放的兒女們。你只需要抬起頭就會看到他們。他們從遠方歸來,曾經被擄走的兒女們今天被送了回來。
願景繼續發展。先知邀請耶路撒冷轉向西方看:遙遠的地平線上,地中海波光閃閃,腓尼基、希臘、塔爾索的商船正在駛來。它們裝載著送給她的禮品,珠寶和財富(5)。從東方趕來的是長長的駝隊和無數單峰駱駝,滿裝阿拉伯的奢侈品和舍巴的珍寶,還有黃金、沒藥、香料。
如此壯觀的場面有什麼含義呢?為什麼這些章節被選擇在主顯節閱讀呢?

先知在腦海裡有一個夢想:流放的人民從巴比倫回來,全部以色列子民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這個很難實現的夢想,因為流放的人們在流放地已經成家立業,紮根了,再沒有興趣面對新的冒險和顛沛流離。現在以色列人在流亡之地安定下來,無意面對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聽從先知決定返回聖地的人很少,大部分都留在巴比倫。那些返回的人都陷入了失望,耶路撒冷仍然一片廢墟,沒有光明。有人從海上和沙漠裡而來,但他們不是運輸財富,攜帶珠寶,而是掠奪。
儘管非常沮喪和迷茫,可是以色列人民絲毫不懷疑天主欺騙了他們。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先知仍然向人們重複:「萬民的財富都要聚集在這裡」(哈2:7);「塔爾史士和群島的眾王將獻上禮品,舍巴和色巴的君王,也都要前來進貢.」(詠72:10)。
這一天來到了,天主給予他人民的驚喜如此巨大,如果先知還健在,他會因震驚而目瞪口呆。
從耶路撒冷迸發的光芒,照亮了世界,那是逾越節的光芒。從那一天,全世界的人們都邁開了朝聖的步伐,走向「上主的聖山」,向蒙選的團體,山上的教會(瑪5:14),她是和平,來到萬民中間的象徵。
主顯節意思是「上主的顯現」。在東方教會,這個節日的建立不是為了紀念賢士,而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光明來到世間,是東方教會的聖誕節。在西方,聖誕節在十二月二十五號慶祝,所以一月六號這一天就用來慶祝「上主真光顯現」給異教徒,以及對普世萬民加入基督救恩的邀請。

讀經二 (弗3:2-6

「想你們必聽說過天主的恩寵,為了你們賜與我的職分:就是藉著啟示,使我得知我在上邊已大略寫過的奧秘;你們照著讀了,便能明白我對基督的奧秘所有的了解。」
「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中,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有如現在一樣,藉聖神已啟示給他的聖宗徒和先知;這奧秘就是:外邦人藉著福音在基督耶穌內與猶太人同為承繼人,同為一身,同為恩許的分享人。」

奧秘,在福音書中只出現過兩次,耶穌對宗徒們說:「天國的奧義賞給了你們」(谷4:11;瑪13:11)。但是在保祿書信和默示錄中這個詞用得很多。
這個詞在以色列環境中指天主對這個世界的計劃,秘密的計劃,人不能理解,因為是天主子特殊安排的。人類沒有能力理解,因為天主的道路及思想與我們人類的非常不同,彼此有天壤之別(依55:9)。
我們從來不會知道天主在想什麼,祂想把我們帶到哪裡,哪裡是目的地,哪裡是造物的目標?在耶穌時代,人們認為天主通過夢境、神視或者提升上天,讓一些特殊的人明白天主的神聖計劃。
在今天的讀經中,保祿卻提出,認識天主奧秘的方法不是這樣。
向人們啟示天主的思想和計劃的人不是看到特殊視像的人,而是宣講福音的人、使徒和基督徒團體的先知。這些人從天主那裡獲得認識天主奧秘的恩賜。
他們能夠明白,因為他們非常注意天主對人民的所作所為。觀察天主的行動,就會明白自古以來天主思想裡面的規劃。保祿把他自己也算做被選而發現天主奧秘的人,並且被參與這個規劃。
在讀經的第二部分(5-6),保祿終於澄清「奧秘」是什麼意思:它是全人類的得救。
天主曾經向亞巴郎和他的後代承諾,但是這個遺產不只是單單屬於以色列,而是屬於所有的人民。在過去的世世代代,最留心的人也沒有清楚天主的計劃。
他們曾經認為,異教國家「萬民在他面前好像烏有,在他看來只是空虛淨無」(依40:17)。現在,相反,通過基督,天主啟示說異教徒也是共同繼承人,諾言的分享者,與被選的以色列聖民共同組成「唯一奧體」。
保祿在書信前面幾章已經用動人的話語描述了天主的這個奧秘:「記得那時你們沒有默西亞,與以色列社團隔絕,對恩許的盟約是局外人,在這世界上沒有希望,沒有天主。但是現今在基督耶穌內,你們從前遠離天主的人,借著基督的血,成為親近的了。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他以自己的肉身,拆毀了中間阻隔的牆壁,就是雙方的仇恨,並廢除了由規條命令所組成的法律,為把雙方在自己身上造成一個新人,而成就和平。他以十字架誅滅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雙方合成一體,與天主和好。所以他來,向你們遠離的人傳布了和平的福音,也向那親近的人傳布了和平」(弗2:12-17)。
信中的這些思想非常適合今天的節日,慶祝基督之光照亮萬邦。

福音 (瑪2:1-12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一聽說,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他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哪裡。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的白冷啊!你在猶大的群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
「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嬰孩,幾時找到了,給我報信,好讓我也去朝拜他。』」
「他們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裡,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自教會初期,這些賢士的事情就引起信徒們極大的興趣。這個故事也是教會初期藝術家們非常喜愛表現的題目:在石棺上和壁畫中,常常出現耶穌聖誕的主題。
基督徒不滿足於福音書中的簡單信息。
那裡缺少了很多細節:這些人從哪裡來?他們有多少人?他們是甚麼名字?他們乘什麼交通工具來的?在返回他們自己的國家後又做了些什麼?他們在哪裡去世和埋葬?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而發展出了無數的傳說故事。有的說,他們是君王,是三個人,一個來自非洲,一個來自亞洲,一個來自歐洲;當中一個是黑皮膚,一個是黃皮膚,一個是白皮膚。他們由一顆星星引導行程,在同一個地方相遇,然後結伴同行來到白冷。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卡斯帕爾(年輕沒有鬍鬚,容光煥發)、梅克萊(老年,白鬚飄飄)、巴達撒爾(中年,濃
厚的鬍鬚)。很明顯這是象徵生命的三個年齡階段。傳說他們乘坐的工具是駱駝和單峰駝。他們返回各自的家鄉生活,年齡都過了一百二十歲。後來又看到了那顆星星,再次啟程,又在一個地方相遇,一起來到阿納托利亞,參加聖誕節彌撒。同一天,他們滿懷喜樂的死去。他們的遺骨在全世界展出,最初在君士坦丁堡,然後在米蘭直到1162年,轉移到德國科隆大教堂。

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但是與福音書的記載相差很大,可能阻礙傳遞福音的真正信息。
因此,我們先來澄清一些細節。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細節與賢士的形象密切相關,但與馬所說的無關。
首先,瑪竇沒有說是三個,他說的身份是賢士,不是君王。這幾個人很可能是星象師,在古代這些人非常受尊敬,因為他們有智慧,有能力解釋夢境,預知未來,通過生活中的大小事件看出天主的旨意。
我們不必因為瑪竇記敘了賢士的故事而驚奇,他可能選擇他們作為異教徒的代表,比猶太人更早看到了基督之光,並且熱情接受了他。
關於那顆星,曾經是非常普遍的共識,人們認為一個偉人的出生,在天上也會顯示出他的星星:大的星星是為富人的,小的星星為窮人和脆弱的人,他們的星星也暗淡的。彗星的出現則代表一個新君王的誕生。

是不是真的賢士們看到了一顆彗星呢?
許多星象家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研究是否在二千年前左右,天空出現了一顆特殊明亮的星星,與耶穌的出生相吻合。他們發現在公元前十二至十一年哈雷彗星出現過,在公元七年木星和土星三次相遇,根據塔西託的觀點,木星是君王星,土星是猶太星。
這些學者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尊敬,但是這種尋找白冷星星的方式讓我想起關於阿拉辣特尋找諾厄方舟的報導。
閱讀瑪竇福音,天文學家應該明白瑪竇並不是指一種天文現象。瑪竇說,賢士們看到那顆星星,跟隨它從耶路撒冷到白冷,也就是說這顆星星的運行方向是從北向南。這太奇異了!我們知道所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去都是從東方向西方運行。
瑪竇所說的星星,看來不應該從天上去尋找,而是應該從聖經裡來尋找。瑪竇的福音書讀者對象是熟悉舊約的猶太人,數世紀以來他們熱誠地期待著雅各伯之星的顯現,就是那位神秘先知在戶籍紀裡面所預言的。

戶籍紀22-24章敘述巴郎一段很有趣的故事,還有他那頭會說話的驢子。巴郎是一位算命先生,來自東方的法師,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今天的福音讀經裡面被涉及到。有一天,他被迫宣講預言:「我看見衪,卻不是在現在;我望見衪,卻不是在近處:由雅各布伯將出現一顆星,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 …由雅各布伯將出生一位統治仇敵者」(戶24:17,19)。
耶穌誕生前大約1200年,「明眼人巴郎」(戶24:3)如此說,從那時起以色列人民就一直焦急地期待這顆星星的升起,他就是默西亞。瑪竇向他的讀者介紹東方賢士,是要傳遞這個信息:期待中的雅各伯後裔,解放者,就是耶穌。他就是那顆星。
那我們是不是要從我們每一年搭建的馬槽中取下那顆懸掛了上千年的彗星呢?不,沒有必要。我們要欣賞那顆星,不過同時告訴我們的孩子,那顆星不是天空的星體,而是耶穌,是他照亮我們每一個人(若1:9),他是那「燦爛的晨星」(默22:16)。
瑪竇於公元80年寫福音書,他證實了什麼﹖許多異教徒加入了教會,認識和崇拜那顆星,可是猶太人雖然已經期待了數世紀,他們卻拒絕耶穌。
所以關於賢士的敘述可能是一個比喻,指第一世紀末教會團體的環境。異教徒接受從天主而來的光明,真誠而執著地尋找真理。

瑪竇另一個特別關注的角色是賢士(他們是異教徒的代表),如果不是猶太人的聖經指示給他們道路,他們就不可能找到基督。以色列人,雖然沒有追隨那顆星,沒有把使命進行到底,但是他們至少是萬民獲得救恩的中間人。
現在我們把福音讀經和讀經一,放在一起來看看。先知說,當耶路撒冷被上主的晨光照亮的時候,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啟程向聖城進發,攜帶著各自的禮品。借賢士的故事,瑪竇告訴我們,這個預言實現了,在默西亞之光的引導下,由三賢士代表的外邦人向耶路撒冷邁開朝聖的步伐,帶著黃金、乳香和沒藥。民間傳統為這三種禮品各自賦予了特殊的意義:黃金代表承認耶穌是尊貴君王;乳香代表耶穌的聖潔神性;沒藥指耶穌的人性和苦難。沒藥在耶穌苦難中再次被提到(谷15:23;若19:39)。還有賢士的坐騎也不是空穴來風,讀經一告訴我們:「駝隊和單峰駝自東方綿延而來」(依60:6)。
三賢士象徵全世界接受基督之光引導的人民,也是教會的象徵,由各國家、民族、文化和語言的人民組成。進入教會並不是要放棄自己的身份,也不是要承擔不公義和錯誤的統一。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民族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徵,並且因此而豐富普世教會。沒有富人是一無所需,也沒有窮人是什麼都不能奉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